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-AA+ 书签 朗读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六讲

《楞严经学记》 by 大愿法师

2017-5-12 16:24

光明寂照遍河沙,凡圣含灵共一家。

一念不生全体现,六根才动被云遮。

破除烦恼重增病,趋向真如亦是邪。

世事尘劳无挂碍,涅生死等空花。

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,为一切慈母众生速速从生死流转之中解脱出来,所以我们要学习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,开发本具的真实如来智慧。今天我们是第六讲。最重要的修持,我们学习佛法,是三个字:见、行、果,见地首先要树立起来,要有正知正见,然后修圆行,证圆果。

我们这一次所讲的主要是“见”,希望大家能够树立正知正见,了解两种根本:一种是妄本,我们生死轮回、流转生死的根本;一种是无始菩提涅元清净体,也就是说我们要用真心修行。如果你见地没有树立起来,不管你怎么辛苦地去用功,要成就都很难,都是心外求法。心外求法是什么?外道。所以这个最重要。这次讲完之后,后面我们应该还会分三次才能够把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学习圆满。最重要的我还是希望大家树立一个正知正见,见地树立起来了,后面的都好办。

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,谈经三百余会,为什么?如来住世的时候没有带大家到念佛堂去念过一天佛,也没有带领大众到禅堂去参过一天禅,而是天天讲经说法,就是为了让大家树立一个见地。“高高山顶立,深深海底行。”见地如果没有透彻,不能够了解本经上所说的“妙奢摩他”。妙奢摩他是见地,妙三摩是行持,妙禅那就是证果了。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前面的四卷都是讲见地的,然后是讲修行的方法,二十五圣修证圆通都是说他们实修的方法。

我们一般的同修,虽然是闻法已经闻了很多,但总是用一个生灭心在闻法,用一个有所求的心,希望师父讲《楞严经》能够听闻到一个什么,能够得到一个什么特别的修法,著相啊,还是不知道显发不生不灭的真心。我们最后的一堂可以答大家的问题,有一位居士写了一张纸条,问得很好,大家修学中间有什么疑问,可以写纸条,最后我们集中起来给大家讲。

昨天我们讲到了,“纵灭一切见闻觉知,内守幽闲,犹为法尘分别影事。”前面是对境生心,这个不对,如果你对境生贪_痴,生种种妄心,这样著相是不对的。

这里面讲到我们对境所生的心泯灭掉,也是不对,还是著在那种顽空里面。修行人的毛病――锁闭六根,不见不闻,空空荡荡,认为这就是道,昨天我们讲过了,哪怕你能够入非想非非想处定,寿命八万大劫,仍然还是一个守尸鬼,定力消退还是要堕落下来,所以我们要用不生不灭的真心来修持。

宗门下说:“道属悟,不属修。”“悟”就是怎么样?我们要真正地首先悟入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心,如果你没有悟入的话,你都是用妄心在修行,实在说我们现在,如果你没有真正地契入不生不灭的真心,没有明心见性,都是在盲修瞎炼。

一般世俗人无知,所以就安受众苦,不会求解脱。有一些人智慧比较高一点,他能够知道生死事大,苦海无边,他求解脱,但是苦于不得其门而入,不知道如来开示的两种根本,不知道识自本心,见自本性,出离生死,所以就会别成声闻缘觉,止于化城,乃至于入天魔外道为魔眷属。

所以六祖惠能大师说:“菩提自性,本来清净;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”菩提自性本来清净,我们众生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是与佛无二无别的,只因为“无明为缘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。”无明不觉,所以颠倒妄执;颠倒妄执,动乱不已,就造业受报,然后由共业招感山河大地,由别业招感十二类异生,流转生死,轮回不息。

所以要出离生死,首先破无明;要破无明,首先就要树立正知正见。无明不破,迷心逐物,背觉合尘,见境生心,就难以了脱生死。因此我们要能够通过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的学习,觉破迷情,离妄返真,就路归家。就路,我们本经上所说的“五十五位真菩提路”,回归到真如自性的家。所以我们真正明白了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,我们来修净土,也决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。

前面我们讲过,五根中间要信、进、念,要念生根,才能够念佛成片,才能往生。我们真正地开了圆解了就知道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真如自性的家,所以可以决定往生极乐。为什么?因为是回自己的家,你没有觉悟以前,以一个散乱的心去念,就难以成就。所以一切的经论,所有的法门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明心见性。

有一些同修因为教理基础各方面都比较好,比较能够契入,有一些可能还是用一个有所求的心,不知道反闻闻自性。佛教之所以超胜于其他的外道,就是因为把这二种根本说出来了,说透了,这是佛法的精髓,也是我们超脱生死的关键。众生流转生死如何超脱?如何去舍妄归真,舍识用根?如何明心见性?都是要能够用不生不灭的真心。

所以《永嘉证道歌》上说:“直截根源佛所印,摘叶寻枝我不能……分别名相不知休,入海算沙徒自困。”如果我们没有真正了解、没有契入不生不灭的真心,哪怕你三藏十二部都学了,也都会讲,那也只是一个两条腿的会走路的书架。为什么?“入海算沙徒自困”,反而会成为一个所知障。因此我们见、行、果中间,见地要树立起来,要能够大开圆解。

我非敕汝,执为非心,但汝于心,微细揣摩。若离前尘有分别性,即真汝心;若分别性离尘无体,斯则前尘分别影事。

释迦牟尼佛对阿难说:“我并不是有意让你认为这些都不是真心。”因为前面如来七番破处,把阿难所执著的那些妄心都破掉了,阿难就惊恐万分,觉得那我如果没心,不就跟草木一样吗?如来就安慰他说:我不是有意让你认为这些都不是真心,你自己仔细地揣摩、思考。

“若离前尘有分别性,即真汝心。”如果你所执著的那个妄心、分别心离开前尘,离开眼前的一切色相,一切境界,山河大地、日月星辰、男女老少这些外相,乃至于离开圣境界,你那个心还在吗?不在啦,妄心是境有就随有,离境就无。所以分别心是妄心,对境则有,离境则无。

“若分别性离尘无体”,你这个分别的心离开六尘境界,没有实在的体性。

“斯则前尘分别影事”,所以这是六尘一切境界在妄心中所落的种子,因此说是六尘缘影心。

尘非常住,若变灭时,此心则同龟毛兔角。则汝法身同于断灭,其谁修证无生法忍?

六尘变灭的时候,妄心、分别心随之也就没有了。世界有成住坏空,人有生老病死,它是不断不断地在变化。我们的妄心也是生灭无常,念念迁流不住,世界成住坏空,所以就有沧海桑田。

境界灭的时候,你的心也就没有了,就同于龟毛、兔角,乌龟本来没有毛,兔子本来没有角,那你这个妄心也就没有了,没有一个实体,你的法身同于断灭,你的法身也就断灭了,这当然不是真实的法身,是阿难所妄执的。“其谁修证无生法忍?”有谁去修证无生法忍呢?我们昨天说了,真智安住于不生不灭,而如如不动,这是无生法忍。

即时阿难,与诸大众,默然自失。

阿难与首楞严会上的一切闻法大众,已经听到如来开示,了解了妄识无体,但现在还是不知道何者为真,又不敢依旧去认妄,所以就默然无语,自觉若失。

佛告阿难:世间一切诸修学人,现前虽成九次第定,不得漏尽成阿罗汉,皆由执此生死妄想,误为真实。是故汝今虽得多闻,不成圣果。

佛陀对阿难陀开示,“世间一切诸修学人”,世间一切修行想解脱的人,包括凡夫、外道,还有权教的菩萨,小乘的声闻、缘觉,全部都包括在这里面了,错用妄本,用妄心,用生灭心来修行。“现前虽成九次第定”,现前你哪怕能够成就九次第定,这个禅定的修法,首先打坐,我们打坐首先是粗住,我们修安般(安那般那)是最好的。

《安那般那守意经》上开示,首先是粗住。我们观出入息,摄心而数,然后渐渐地可以觉得气息比较调和,比较调柔,心就不会向外面驰散,这个叫作粗住;粗住以后逐步地增进,心念渐渐地细,渐渐地少,细住;再到欲界定,再到初禅未到地定,再到离生喜乐地定,就初禅。这初禅未到地定,那个时候应该要能够生起八触和十功德。我们这次不会重点讲,到后面讲实修方法,可能会要详细地讲到,现在是希望大家树立一个正确的见地。

再到定生喜乐地定、离喜妙乐地定、舍念清净地定,乃至于空无边处地定、识无边处地定、无所有处地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地定,这个四禅八定(四禅定、四空定合称为四禅八定),它还是世间的禅定;还应该再修受想灭尽定,那就是第九了,所以称为九次第定。哪怕你能够证得,还是不能够成就无漏的圣果,成为阿罗汉。为什么不能啊?因为你前面的见地没有树立好,执著于生死妄想的第六意识认为是自己的真心,所以你只是伏住烦恼,压住了烦恼,不能转烦恼,只是压住了。你阿难陀也是这样,虽然博学多闻,也不能够成就圣果。我们如果没有真正地契入,没有见道,都是这样。

阿难闻已,重复悲泪。

阿难听到如来直接把他的病根说出来,就痛哭流涕。

五体投地,长跪合掌,而白佛言:自我从佛发心出家,恃佛威神,常自思惟,无劳我修,将谓如来惠我三昧。不知身心本不相代,失我本心,虽身出家,心不入道;譬如穷子,舍父逃逝。今日乃知,虽有多闻,若不修行,与不闻等;如人说食,终不能饱。

阿难听了以后,再次悲伤痛哭,后悔自己以前不对,都是只求多闻,没有真正修行。五体投地向如来顶礼,长跪合掌,向佛发露:我自从发心随佛出家以来,一向都以为我是佛的堂弟,依靠佛的威神之力,经常就妄想不必要我自己那么辛苦修行,将来如来一定会“惠我三昧”,一定会把三昧赐给我,一定会把成就赐给我,一定会把圣果赐给我,都是妄想,不知彼此身心不能相代。

例如修证,说食不能饱,所以失掉了我的本性,不知道开发我这个不生不灭的圆觉妙心,“虽身出家,心不入道”,我的身体虽然是已经出家了,像是一个修行的样子,但是心还没有出家,心与法不相应。就好像富贵人家的儿子,逃离了父亲,到外面流浪,贫穷困苦。今天我才知道,我虽然听闻佛说法,听了很多,如果不修行,就好像只是听人家介绍这个食物怎么怎么好吃,我自己不去吃,终究是不能饱。“心不入道”,心不能够与法相应,这就是我们的障碍。

所以我们学佛,你不要单单求学一些理论,如果你所学的佛法不能用来在你生活中间增长智慧,不能够转变你的烦恼,那没有很大的用处,那是心没有入道,心不能够与法相应,所以我们一定要能用来转烦恼为菩提。有智慧就没有烦恼,有慈悲就没有冤家,要心中常生智慧,心中间要按照《金刚经》的开示: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。”如果你的心取相,你决定是心没有入道,你看这四个字――心不入道,就是我们的病根。

在家居士心很执著于外相,执著于外相就有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,各有各的见解,见解不同就有是非。夫妻为什么吵架?大家意见不同、想法不同,只看到其他人的缺点,看不到优点,这样就各有各的意见分歧。

所以我们要能够透过外相见到自己的真心,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心。好像一张白纸上面画一个黑点,我们就会执著于纸上面的黑点。问你看到纸上面有什么?你说:噢,我看到纸上面有一个黑点,有一滴墨水。其实你要知道,这纸上面除了这个黑点,除了一滴墨水之外,周围还有很广大的,都是白的。如果你只是执著于这黑点,你就生烦恼了;同样的,你只是看到对方的小小的缺点,不能够看到他许许多多优点的时候,你就生烦恼了。再一个方面,我们要能够透过相见到性,知道这张纸也是什么?也是我的心所显现的。

有位居士跑去寺院问一个禅师:“师父,弟子每天跟着寺院里面作晚课,‘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’这个“一切唯心造”我不了解,为什么会一切唯心造啊?为什么会是三界唯心呢?这个天堂地狱怎么可能在我的心里面?”

这位师父是个禅师,所以没有给他讲很多教理。他就说:“你去提一桶水来。”居士就拿个大桶提一桶水来。

师父就跟他说:“你去看桶里的水,就在那个水里面。”

这位居士还是不明白。他就站在那里看那个水,看了很久,他还是不知道怎么去看。这个师父突然走过来,一把就把他头按在水桶里去,又不松手。居士在水里面不能呼吸,很痛苦,他实在忍不住了,这时才师父把手一松开,居士很生气:“师父你怎么搞的?我刚才很痛苦,气都出不了,好像在地狱里面一样。”

师父再问他:“那你现在呢?”

居士回答:“我现在呼吸很顺畅,就好像在天堂一样。”

实际上也就是说你有执著,你执著的那个就是你的地狱。你执著于金钱,最后有一天它会让你痛苦,这就是你的地狱;你执著于感情,也是会有一天会让你痛不欲生,也是你的地狱。因此,我们要能够透过外在的一切表相见到本性,其实一切都是在阿赖耶识第八识里面,一切境界都是阿赖耶识的相分,一切妄心都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。

实际上社会上一般讲的唯心、唯物,争论不休,实际上了解佛法应该就很明白。清净法界,圆成实性和依他起性,依他起性中间,觉就是佛性,不觉就是阿赖耶识。无始无明,一念妄动,就有无明业相;无明业相就生能见相,就是见分;能见相就有能所对立,因明立所,所既妄立,就生妄能。因明立所,所以就有所见,就有境界相,那就是相分。其实一切境界都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相分;一切的妄心都是见分。所以我们就知道阿赖耶识是因为无明妄动,我们现在要通过修行,以真如熏无明,以真如熏无明的时候,就可以无明分分落,融入真如性海,所以不要著相。

有些人就会执著于感情,执著于家庭,放不下。其实你说儿孙也好,真能靠得住吗?父母年轻利用价值比较高,又能够做家务,又能够带小孩,这时候就是篮球,子女们争来争去,抢来抢去,都希望父母亲在自己家里住。父母年纪大了,行走不方便,做不了什么事,子女就推来推去,这个时候是排球;如果你是久病在床,要儿女照顾,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,就是足球了,恨不得踢得远远的,越远越好。你想想你现在是篮球?还是排球?还是足球?你将来是什么?我想我老了以后可能还是篮球。

所以我们的心要入道,心不能入道,不管你学什么,都会成为一个知见,都会成为一个所知障,入道的基础应该是轻现世重后世。如果你对于今生今世的事情很执著,我们现在的许多同修都是这样,学佛可能皈依的时间有点长,但是心还是没有入道,他诵经、做功课,不是真正地按照佛陀的教导去修行,而是执著于有一个很神秘的功德。

他说:“哎呀,我病,我不舒服,就要诵《药师经》,我发个愿,一天念四十九遍《药师经》,我病就会好。”那你没有好,你怎么办?不要执著于这个,其实这里面是有具体的修法,诵经,每一本经里面他都应该能够行持,口能诵、心能行。

汉传佛教里面,有三个单独传的大法:一个是药师法门,七佛药师法;一个是准提法;一个就是首楞严法。大家先把见地树立好,我们将来传首楞严法就很容易相应。否则的话,你单单求法:“师父,你告诉我怎么实修就好。”你见地没有树立起来,实修不相应,你的心没有入道,所以我们要能够轻现世、重后世,要能够真正地与法相应。出家人如果不好好精进,没有真正了解佛法,怎么去指导在家的信徒?你出家时间比较长,带弟子怎么指导呢?现在有一些他带弟子不是传法,他是传寺院传财产,说:“我老了,你也不要到处跑了,将来这个寺院是你的。”这样说,很糟糕了。自己不能真正地与法相应,不能实修。

我们说修行要所谓五道十地,也说五位――资粮位、加行位、见道位、修道位和究竟位这五位。我们用个比方比较容易明白,我们2008年奥运会,首先你要取得参加比赛的资格,这是资粮位;你做一些热身运动,要比赛,这是加行位;比方说长跑,枪一响,马上就跑,枪响就起跑,这是见道位;然后才是修道位和究竟位。

对于我们来说,现在应该最重要的是资粮位。资粮位有三个条件:第一个是具足正见,第二个是发起坚固的出离心,第三个是生起广大的菩提心。有这么三个条件就可以称为入资粮位。文殊菩萨开示,说圣道三要:出离心、菩提心、中观正见,真正树立起来,这是入资粮位。

具足正见,又有世俗正见和出世间正见。世俗的正见就是业果的如理取舍,时时刻刻能够保持正知正念,因果分明;出世间正见就是中观空性智慧。最重要的我们要能够知道用不生不灭的真心去修行,道属悟不属修,你真正悟到了,后面的修行主要是消习气,理须顿悟,事乃渐修。消磨习气的一个过程。妄念一起就觉,一觉悟就化空,空亦不住,这样就能够圆融无碍。

什么是明心见性?明白地悟到妄心不可得,息下妄心,彻见真性,这是明心见性。悟后起修才是真修,我们现在有没有真修?真修是什么?见道位以上是真修,悟后起修,然后亲证佛性。没有悟以前的修虽然是必要,但还是盲修。就好像我们打扫一个千年的暗室,一个黑暗的房子里面没有光明,你去打扫,里面很多东西,你一定会到处碰撞,就会撞得鼻青脸肿。你勉强去打扫,比喻什么?比喻我们没有真正地见道,没有真正地了解这个真心修行,你去修什么法门都只是压住烦恼。

所以我们要先开灯,一间房子很黑,要先把灯打开,开了灯之后,哦,房子里面什么情况,了解了它杂乱的情况以后才能够知道怎么去清扫。修心也是这样,我们见性就好像开灯,见性以后消除习气才能够逐步地彻证本觉的佛性。

那开灯以前怎么样?你首先要摸到开关,此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就是开关,要大开圆解,依教依法修持,息妄显真,顿悟自性,然后绵绵密密地去保任,在一切境界之中去修心。你没有开圆解,一切境界都执著。《大乘起信论》上所说的,著语言相,著文字相,著心缘相。有些人很执著于言语,人家语言没有说好,他就很执著很生气。

有个笑话说,是讲一个人请客的事,很浅的,但是我们要知道透过这个笑话,不管人家说什么要如如不动。

这个人请客,但是很不会说话,他本来是请了四个人,来了三个,有一个没来,他就说:“哎呀,该来的不来。”

有一个人就生烦恼了:“该来的不来,我是不该来的,我就走。”于是他就走了。

他走了以后,请客的人又生烦恼了,说:“哎呀,不该走的又走了。”

第二个人又说:“不该走的,那我是该走的。”他又走了。

最后剩下一个,请客的人又说:“哎呀,我又不是说他。”

那个人又想:不是说他,那是说我了。全部走光光的啦!

凡夫就是这样,人家一句话没有说好,他就很执著,死死地记着,这样很麻烦!这样怎么修行?所以不管人家说什么,我们要如如不动,“八风吹不动”。你看那个苏东坡,佛印禅师就写了两个字“放屁”,他就气死了,八风就吹动他了,著文字相,著心缘相。修行要能够不著相,而且在一切环境之中去炼心,不要生烦恼。学习佛法,你不能转变烦恼,你说你把《首楞严经》听完,没有学到真正转烦恼的方法,那有什么用啊?一定要怎么样?要知道如何去运用,依法修持,息妄显真,所以说要大开圆解,我特别注重的是希望大家能够大开圆解。

大开圆解是什么?也就是说以佛知见来转凡夫知见。《妙法莲华经》上说,如来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。什么大事因缘?为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。

开示悟入佛之知见,这个最重要。狗有狗的知见,狗认为大便是香的,所以它吃下去了;人有人的知见;佛有佛知见。人的知见是怎么样?这世界是个生灭的世界,认为世界是实有的,所以就执著它,分别它,然后就起烦恼、造恶业。我们现在要开示悟入佛之知见,佛之知见是什么?不生不灭。其实“诸法从本来,常自寂灭相”,这是《法华经》上的偈颂,这是不生不灭的,用真心。

我们开圆解以后,要修持就是上路了。没有开圆解之前,不管你怎么修,都是著相修行,执著于色相上去修,外表上去修。所以《圆觉经》上说:“诸幻灭尽,非幻不灭。”这个非幻不灭的就是真心,你没有开圆解,你要修行很难!

南岳有个磨镜台,有些同修应该知道这个磨镜台的来历了。

马祖道一禅师,他是四川人,到了南岳福严寺附近就搭一个茅棚,天天在那里打坐。

怀让祖师就知道这个人是一个堪受正法的法器,但现在还没有开圆解,就启发他,在他打坐的时候,就拿一块砖在他旁边那个石头上去磨,天天去磨。他一打坐,怀让禅师就拿个石头去磨。

前面一开始,道一禅师还是有修养,也不说话,听到这个噪音他也不说话,还是打坐。但是磨久了,他生烦恼了,他就问怀让祖师:“法师,你天天磨这块砖干什么?”

怀让祖师问他:“那你打坐干什么?”

道一法师说:“我打坐是求作佛,我打坐是要修行成佛。”

怀让祖师就说:“我磨砖是要做镜子。”以前的镜子不是我们现在这种,是铜镜子,把铜磨光。砖是不可能磨成镜子的了。

道一禅师说:“磨砖岂能做镜?”磨砖怎么可能做一面镜子呢?

怀让祖师就说:“打坐岂能成佛?”

马祖道一就醒悟过来了。你单单打坐,没有开圆解,只是“内守幽闲,犹是法尘分别影事”。所以道一禅师悟了以后,马上就下坐,向怀让祖师顶礼求法。

怀让祖师说:譬如牛车陷入泥泞之中,这时候你怎么办?怎么让牛车出来?你是打牛还是打车?

这很简单,对不对?实际上开示我们怎样修行,不是让你拘束身体不动,而是修好你的心,所以你不要单单做表相上的、事相上的修持。

有些人说,修行就是要怎么样?就是要怎么样勤苦,还有天天做大礼拜。不是大礼拜不好,而是你的心要能够转,如果你只是执著,我今天没有做功课,心里面妄想纷飞,只图快,念过去,那样就好像只是在那里打车,不是打牛。要在心地上面下功夫。

另一种意思,牛比喻真心,车比喻妄心,你用妄心修行,去伏住这个妄心,压住烦恼,那还是不能得成就。所以修一切法门都是要在心地上下功夫,而在心地上下功夫是要用不生不灭的真心来修,所以要保持觉照。

我们的心与环境接触的时候,要保持觉照,不照念头就转不过来。转得过来就是修行,转不过来就是烦恼了。不转就不能空,不空就不能入定,不能入定就不能开智慧,不能开智慧就不能超出生死轮回。在悟以后,见性以后扫除习气。

觉照的功夫跟随觉照力量的深浅,我们方便说的话,可以分为八个层次:

第一个是心起在前,觉照在后。起心动念在前,念头动了,后面才知道保持觉照,并且还要努力才能提起来,不努力提不起来,甚至于起了很大的烦恼还不知道去保持觉照,那个就是很浅的了。

第二个,虽然是觉照在起心动念之后,但是要提起来,不费力气。

第三个,起心的时候就能觉照,不过还是有一点点先后。

第四个,就是觉照与起心同时,起心的时候,觉照也就同时生起来了。

第五个是觉照在前,心念在后,随时随地保持正知正念,但有时候还是会忘记了,忘失正念,还是会忘照。

第六个是觉照时时在前,妄心不动,但还是要顾及觉照。

第七个是不知道有觉照,但是也没有离开觉照,无功用行,前面是在用功的位置上面,这是无功用行的境界,任何境界都没有障碍了。

第八个是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这是什么境界?如来果地的境界,寂而常照、照而常寂。照而常寂是佛土,寂而常照是佛身,身土不二。所以莲池大师在《弥陀要解疏钞》里面就说:“不颠倒处,全身坐极乐莲台。颠倒才生,应念住娑婆国土。即心即土,即土即心,西方去此不远。”能够随时保持觉照,保持清净心,这样当下就在极乐世界的莲花台上。

所以我们要能够保持觉照的功夫,你不要老是听说我们本来一切本有,不生不灭,然后你就不修行,那还是错的。理须顿悟,事乃渐修,事相上你这个消磨习气还是不能偏废。你不要听说:“这样我们只是悟到真心就好。”你就不注重于事相的行持,那是狂禅。

“见行更互为助伴,智者不狂戒不痴。”见地和行持互相促进,见地真正树立起来,正知正见有了,行持自然跟上来;你行持好好修,也能够让你见地更加地契入,更加悟入。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了,我们如果不能够用真心修行,就是“譬如穷子,舍父逃逝”,如果你没有显发不生不灭的真心,本具的摩尼宝珠你不知道,不管你怎么修,不著有就是著空,都难以成就。

世尊,我等今者,二障所缠,良由不知寂常心性。惟愿如来,哀愍穷露,发妙明心,开我道眼。

阿难陀说:佛陀,我们现在被烦恼障、所知障所牵缠,所捆缚,好像游子不能归家,我们在六道中间虚生浪死,是流浪儿,不能归家了,是因为我们没有悟道,不能够了知寂常心性,妙明真心,恳求如来您怜悯我们,悲悯我们,为我们打开见道之眼。

二障所缠。二障,烦恼障、所知障。烦恼障是因为我执而生起来的,烦恼障是后来先去。为什么是后来?因为首先是所知有障碍,见地没有透彻才会迷惑,迷惑以后,生烦恼造恶业,所知有障碍,后来;去的时候是先去。所知障是先来后去,所知障是法执所起的,要先去烦恼障才能够去所知障。

而且烦恼障有俱生烦恼障、分别烦恼障,有粗烦恼障、细烦恼障;所知障也是有俱生所知障、分别所知障。《八识规矩颂》上的第六识转识成智颂上说:“发起初心欢喜地,俱生犹自现缠眠,远行地后纯无漏,观察圆明照大千。”教理比较通达才行,不然的话,你听这个不知道在说什么。

我们前面的“发起初心欢喜地,俱生犹自现缠眠。”第六意识分别,你把这个分别转为不分别的妙观察智,要到初地菩萨,欢喜地菩萨,然而初心,又有入、住、出,初心、入心的时候,才能够把这个分别我执,也就是怎么样?分别烦恼障才能够伏住,不起现行了。“俱生犹自现缠眠”,俱生的我执还是睡眠,睡眠在第八识阿赖耶识里面,还是没有断的。

“远行地后纯无漏”,第七地远行地,到第七地的时候,俱生我执的现行种子都断掉了,但是俱生法执还是没有断,要到成佛的时候才能断。所以所知障是先来后去,烦恼障是后来先去。

我们这个二障如何断?我们修行成就的过程也就是断障的过程,见惑、思惑二障,八十八使见惑、八十一品思惑。

从小乘的修法来说,八十八使见惑断掉,证得初果;二三四果都是断八十一品思惑,见思惑断尽才能够证得阿罗汉位,但还是在化城之中。为什么?因为小乘都是执著于我空法有,只是证得偏空涅。菩萨断见思惑,还要断尘沙惑、无明惑。

“寂常心性”,“寂”就是不生,“常”就是不灭,也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心本性。良由不知寂常心性,为什么我们不能够知道这个寂常心性?都是因为烦恼障、所知障所困惑困扰。能够真正了知寂常心性的时候,直接修佛乘,那是很潇洒自在的。

唐朝时候有位庞蕴居士,他是湖北襄阳地方的人,大家都尊称他为襄阳大士、东土维摩。他本来很富有,但是他把家产全部都沉到江里去了。大家参一参,为什么他没有把家产布施供养三宝,而是沉到江里面去,为什么?他以后就靠种地、织竹器卖。因为他是个开悟的人,所以他的妻子、女儿都悟入了。有一天,庞蕴居士就说:“难、难、难,十担芝麻树上摊。”要修行,要成就很难,好像你把十担芝麻放到树上去晒,怎么可能呢?全部掉下来了。

为什么?如果我们没有用真心修行,没有真正地大开圆解,从小乘的角度来说,你慢慢地去修,要非常非常难!就像经上面说:“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。”好像一条大河流了四十里,突然一下子把水流闸住,不让它流,怎么可能?很难的,用妄心修行,用生灭心修行,是非常非常难的。

他的妻子就说:“易、易、易,百草头上祖师意。”你真正能够用真心修行也是很容易的事情,为什么?百草头上祖师意,早上草上面有一滴露珠,这滴露珠上面都可以显现祖师西来意,也就是说一切境界都是显露我们的真如妙心,你真正能够绵密保任就可以成就。

他的女儿是灵照,就说:“也不难,也不易,饥来吃饭困来眠。”也不难,也不易,我们按照本分去做就好,肚子饿了就吃饭,困了就睡觉,这就是修行。

有些人说:“不可能吧,那么简单?哪个不会吃饭?哪个不会睡觉?”

你知道吗?你吃饭的时候有计较、有分别。分别好吃不好吃,吃饭著一个吃饭的相,穿衣著一个穿衣的相,睡觉著一个睡觉的相,诵经著一个诵经的相,起烦恼著一个烦恼相,不管什么相都会著,那你怎么可能成就?祖师安住在一真法界之中,吃饭不著吃饭相,心如如不动,不取于相。

大家有没有明白?修行实际上就是怎么样?就是说,如果你心里面有佛法,你不能得到成就;你心里面无佛法,你更加不能成就。为什么?你执著于有,还是我空法有,不管你怎么修,最多证得小乘;你无,那更加是流转生死。是非空非有的,然后显露本地风光,饥来吃饭困来眠,就能成就。

后面庞蕴居士就准备入涅,他想了一下,想在日未午以前,太阳没有到正中就示现涅,他就跟女儿说:“你出去看一看,看是不是日正当午了?”

他女儿出去看一下,说:“没有。”

庞蕴居士不相信说:“这样子吗?我自己去看一看。”他出去一看,实际上是日已当午,他本来是准备日当午的时候示现涅,但他女儿骗他,再回来时,他女儿实际上怎么样?已经坐在他的座位上先涅了,想走就可以走,他女儿的机锋比较利。

于是他就延后七日再示现涅,他的妻子就说:“哎呀,我自己来。”挖一个坑,自己跳下去把土填了,她说:“我走了。”生死自在的状态。

我们修持用功,一定要透过前面所说的马祖道一与怀让禅师的公案去参。马祖道一如果不是遇到怀让禅师给他发明心地,不能够开圆解,他一直就执著于打坐,怎么样?他哪怕能够入九次第定,也不一定能够有这个大成就,所以我们要开道眼。

“哀愍穷露”,如来哀悯我们,“穷露”,第一种解释,可以说是贫穷、孤露。因为不觉,所以本来具有的一切神通、智慧、三昧、辩才不能显发出来,所以贫穷孤露;第二种,在如来这一边解释,可以说穷是穷尽、彻底,露是显露、揭示、开示。哀愍我们,彻底地显示我们的真如妙心,彻底地为我们显示,“发妙明心,开我道眼”,为我们指示妙明真心,不生不灭的真心。什么时候是开道眼的时候?大开圆解的时候,了知妙明真心不生不灭的时候。

即时如来,从胸d字,涌出宝光,其光晃昱,有百千色,十方微尘普佛世界,一时周遍,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,旋至阿难及诸大众。

如来就善巧方便来开示。首先他是放光说法,从胸前的d字,d字表示万德庄严,是《法华经》上所说的“吉祥海云相”,如来的吉祥海云相。这个d字表万德庄严、清净无染、吉祥如意。光表示智慧,从这个d字放光,表示由理体起用。

当时如来立即由胸前的d字涌出宝光来,光明晃耀,有百千种的颜色照遍普佛世界,并且是十方所有的普遍的佛世界。为什么能够普遍地照十方法界?这个表示见性,佛性本来遍满法界。

《阿弥陀经》上面说:“彼佛光明无量,照十方国,无所障碍。”为什么阿弥陀佛光明无量,照十方国无所障碍?因为这是本有的佛性的光明,它不是物质的光明,佛光如此,我们的佛性光明也是如此,只是因为被妄想执著障蔽、封闭了,所以不能显发出来,实际上是本具的。

这个光明照出去,灌到十方如来的顶,表示上齐诸佛;然后回过头来加持阿难和与会的大众是表示下等众生,生佛一如,无所欠缺,众生都本具如来的光明。

告阿难言:吾今为汝建大法幢。

我现在为你建立正知正见,“建大法幢”,法幢就是正知正见,我们要能够建立正知正见,要能够大开圆解。心外求法,都说明你没有真正悟,那么你所求得的那个法都难以相应。所以说“不须求真,唯须息见”,不用求真,你只要息见,当下就是,“诸法实相,本自圆成,但离妄缘,即如如佛”。

有位禅师,他以前在一座小庙住,后面出去参学就悟道了,觉悟了,开悟了。开悟以后,他又回去想让师父也开悟,他师父没有开悟,他要回去度他的师父。

他师父有一次洗澡,他就给他师父擦背,擦背的时候他就说:“一座大好佛堂,可惜其中无佛。”大好佛堂,可惜其佛不盛,也就是说,虽然本有,但是没有显发出来。他师父觉得这个徒弟说话很奇怪,回头看他一下。

他又说:“虽然不盛,也会放光。”但他师父还是没有契入。

有一次,他看到师父又在看经,没有在心地上下功夫,只是在外表上去执著名相,去分别。看到一只蜜蜂在房子里飞不出去,这窗户是纸糊的,在纸窗上面去钻,他就说:“千年钻故纸,何日得出离?”他师父觉得这个见地比较好,就请他说法,他就说:“诸法实相,本自圆成,但离妄缘,即如如佛。”

我们一定要在心地上下功夫,如果我们这个首楞严法会,大家能够真正契入不生不灭的真如妙心,能够见性,以后就是一个绵密保任的功夫。我们有一些同修应该说知见上面还是非常正,但是就需要绵密保任,绵密保任这个功夫中间有很多的善巧方便。

亦令十方一切众生,获妙微密性净明心,得清净眼。

我现在为你建立正知正见,也要使十方一切众生都能够见到自己的自性。

“获妙微密”,“妙”,自性能生万法,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自性所生的,都是无明一念妄动以后就生万法了,这是非常微妙的。所以说世间的一切都是第八识的显现,能见的是第八识的见分,所见的境界是第八识的相分。自性无相,但是它又无不相,你看不见她,没有办法拿出来给大家看,所以是秘密,密,妙微密。

“性净明心”,“性净”,自性本来清净,不是离垢而得净。

“得清净眼”,能够开发清净的道眼。

再往底下就是“十番显见”。

先就是在根性上面如来直指真心,带妄显真。在本经的实修方法根本来说都是让我们舍识用根。

第一个是显见是心,明暗无亏,显见非眼。阿难执著于这个见,能见的是眼,但是显见是心。

第二个是显见不动,这里面以x陈那当时悟道的因缘来解说,知道动的是客尘,能见的见性是不动的。

第三是显见不灭;第四是显见不失;第五是显见无还;第六是显见不杂;第七是显见无碍;第八是显见不分;第九是显见超情;第十是显见离见。

我们这次后面还有几次,我们会把十番显见讲完,前面七番破处,这里面十番显见。破处,破妄心无体;十番显见,显什么?显我们这个“见”本自清净、本不生灭、本无动摇、本无来去,就是显什么?显真有体。修行要依靠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心来修,在生活中间我们要能够时时转烦恼为菩提、为智慧。

如何去转呢?首要的是不能著相。我们看《金刚经》,觉得后半部分跟前半部分差不多,都是好像如来重复一样。其实你错了。前半部分是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从第十七分开始是什么?无我见、无人见、无众生见、无寿者见。你著相是什么?是烦恼障。著见是什么?是所知障。所以是开示我们要破事障和理障,烦恼障是事障,所知障是理障。虽然我们经常会听说“看破,放下,自在”,看破是什么?看破是破所知障,放下是破烦恼障。如果你前面著相地修,你见到佛陀你也不认识,你也不能得到佛陀的加持。

有个信徒,有一次他们那个地方有水灾,没有来得及走,没办法了,就跑到房子顶上去,还大声念:“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!快点来救我!”这样很虔诚地念。

水淹上来了,淹到那个房子顶来了,他还是大声念。然后看到一个人划着木船路过来救他。他就说:“我不去,我念观音菩萨,观音菩萨会救我!”水又往上涨,涨到膝盖来了,他还是很虔诚大声念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。

这时有只快艇过来了,要救他到安全的地方去,他还是不去,还是等观世音菩萨在空中现身来救他,所以还是不去,还是在念。水淹到胸部来了,水很高,这个人已经站不稳,还是大声念。

然后直升飞机过来救他,他也说不去。水一直淹到脖子的时候,一个禅师强行把他拉到船上去,他就在船上抱怨禅师,说:“你看,我那么虔诚祈求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来救我,为什么观世音菩萨都没有灵感?没有来救我?”

禅师呵斥他:“你这个人!你看看前面的木船,后面的快艇和飞机都是观世音菩萨威神加持来救你了,你还在那里挑三拣四,那么著相,干脆我当时不该救你,让你去阎罗王那里去报到算了!”

故事很浅,但是实际上告诉我们怎么样?不要著相。我们的居士信众没有正知正见,往往容易会求灵感,我念观世音菩萨,希望见观音菩萨。观音菩萨来的时候,你见到了吗?你以为观世音菩萨来到虚空中间现一个相给你看,放光动地?你心中间起烦恼心,有人来教化你,跟你说,让你心开意解,让你无所畏惧,这是观世音菩萨加持他来为你说法,是观世音菩萨化身。你心中起贪_痴,有人来教你转变贪_痴,教你消除烦恼,不造三恶业,这是地藏菩萨来教化你;你心中常起贪_痴,因是贪_痴,果就是三恶道。所以实际上诸佛菩萨随时在给我们说法,任何示现都是给我们说法,我们有没有听到呢?

“如来是真语者、实语者、如语者、不诳语者、不异语者。”

如来是真语者。真语说什么?一切含识皆有佛性,这是真语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皆可成佛。

实语是什么?一切法空,本无所有,一切法都是生灭法,都是本空,“缘起性空”。空,你不要著空,不是空掉这个世界,不是让你把念头压住,不是说你能够心中间空空如也,空空荡荡就是空,而是空掉对这个世界错误的认识,放下我们的执著和分别。

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,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,你将获得[1贡献] 的奖励,一个IP计算一次.

打开手机扫描阅读

收藏 书评 打赏

上一章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