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

大愿法师文章详情

【遇见菩萨】一切众生皆有、亦或无佛性?

2018-12-26阅读 183 大愿法师 我要关注

一切众生皆有、亦或无佛性?


这里面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说关于佛性。看到底下这一段,本经的说法与其他经不同。


有些经中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;

有些经又说众生分为五种性:声闻种性、缘觉种性、菩萨种性、不定性乃至于阐提性,这是第二种说法。

第三种说法,好像本经又说:“一切众生无菩提性。”



大家会产生一个疑问,有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这里又说一切众生无菩提性,觉得不好理解,我们怎么去会通呢?


在此按照境、行、果三个方面来说。


从境法的性上来说,宇宙万有一切法都是真如妙心的显现,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这是从境法的体性上来讲。万法都是我们真如妙心的显现,在众生分上称为佛性,在无情万物分上就称为法性。



如果从境法的相上来讲,有情众生都有他本识中一切种的功能差别,好像树的种子会生长成为一棵大树,花的种子会生长成为花卉。从有情众生的法相上来说就有了声闻种性、缘觉种性、菩萨种性、不定种性和阐提性,这样的五性差别。


有些经从果上来看,好像《涅槃经》上所说:一切众生悉有佛性,都有佛的自性法身。

《法华经》上也认为:一切众生皆无佛性,所以说佛种从缘起。


本经也是阐发佛种从缘起,要以无量的善业因缘故,发菩提心,名菩萨性,要修集无量的善业因缘,不然就不好理解,为什么发了菩提心的人还会有退转?

 


以下是说十种能发菩提心的因缘。


一、【善男子,有诸众生,受行外道,不乐外典颠倒说故,发菩提心;】


二、【或有众生,住寂静处,内善因缘,发菩提心;】——内在善根萌发起来,所以发菩提。


三、【或有众生,观生死过,发菩提心;】


四、【或有众生,见恶闻恶,发菩提心;】——对恶生起厌恶来,希望觉悟,希望成佛道度众生。


五、【或有众生,深知自身贪欲、瞋恚、愚痴、悭嫉,为呵责故,发菩提心;】——知道它们是烦恼的根本。


六、【或有众生,见诸外道,五通神仙,发菩提心;】——为了调伏他们,不要执迷于五种神通,所以发菩提心。


七、【或有众生,欲知世间有边、无边故,发菩提心;】


八、【或有众生,见闻如来不思议故,发菩提心;】


九、【或有众生,生怜愍故,发菩提心;】——看到众生的种种苦恼而生起怜愍心来要救度他们,所以发菩提心。


十、【或有众生,爱众生故,发菩提心。】——因为希望让自己的眷属一切如意,希望帮助他们,推广到一切的众生身上,这样来发菩提心。而菩提心就包括利他心和成佛心两方面:单有成佛心是小乘,是本经后面所讲的三种菩提的声闻菩提;单有利他心是世间的好人。所以需要有利他心和成佛心两种,就可以成就菩提心。


下心是声闻心,中心就是辟支佛心,上心就是菩萨心。下心作中心,中心作上心,都是菩提心增上;上心作中,中心作下就是菩提心退转。

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之中,为了利益帮助一切众生的缘故来修一切善法,不退转,离一切相,修一切善,这样释迦牟尼佛授记是人不久就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节选自大愿法师《优婆塞戒经略讲》


编辑:法孝

           排版:觉如


为生命,阅读
扫码《居士菩萨戒略讲》全文





成為菩薩

2019年1月3日

廣東六祖寺四種菩薩戒法會

聯繫方式  釋法元:

13802852543/15992317368



往期精彩回顾


【遇见菩萨】瑜伽虚空藏菩萨戒(1)

【遇见菩萨】瑜伽虚空藏菩萨戒(2)

广东四会六祖寺第五届智慧节——四种菩萨戒

居士小组共修仪轨——大愿法师领颂

大愿法师:居士修学指南(附应读书单)




上一篇:【视频】《禅与幸福家庭》第二集

下一篇:把你心目中的佛菩萨亲手造出来——六祖寺善业三宝共修法会(含视频)

分享到:

相关文章

为你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