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-AA+ 书签 朗读

             

是故君子有大道,必忠信以得之,骄泰以失之。

《大学直指学记》 by 大愿法师

2016-7-3 21:05

  那么这个是曾子的总结了,前面都是讲用人的,曾子这里面就把用人总结一下。前面已经讲过了要平天下最重要的,一个是君主要明明德,再一个就是要能够用好人、选拔好人,再一个就是要理财。这里面就把这个用人这个总结一下了。

  曾子说:所以说真正的君子,能够实践大学之道,言行忠信,修德为民,而得人才,平天下。如果骄奢放纵就失民心,失天下。

  蕅益智旭大师的解说就更深入了。

  【大道,即大学之道。君子不以位言。】

  君子的大道是什么?就是实践大学之道。

  “君子不以位言。”就是说不是一定要你做君主你才是君子,你内在明明德修得很好你就是君子。

  【忠信,即诚意之异名。直心正念真如,名至诚心,亦名为忠。了知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,名之信。】

  这个就说得很透了。什么是信?真正的的深信心佛众生三无差别。什么是忠?你真正的有至诚心。有至诚心,你必然对一切人都诚,对自己也是诚,所以诚者自成也。这个就是忠。

  【自恃为骄,骄则不忠,轻他为泰,泰则不信。】

  那反过来就是自恃轻他,这个就会失天下。

  这个是总结。

  再看:

  【生财有大道,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,为之者疾,用之者舒,则财恒足矣。

  仁者以财发身,不仁者以身发财。】

  那么前面是讲了平天下要选拔和用好人才,这一段就开始讲要平天下要能够生财,要理好财,要提高国家的财政能力。可以分为两个要点:

  第一个要点,就是曾子说:创造财富和物质的丰足,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。

  “生财有大道。”生产和创造财富的人多,而消费的人少,在第一线生产创造财富的人多,而那些冗员、官员不要那么多,当然这个国家就容易富足。生产和创造财富的人勤奋,而消费的人节俭。“则财恒足矣。”财富就能够保持充盈、充足、富裕。

  “仁者以财发身。”仁德的人以富民强国为第一要义,为老百姓谋福利,努力发展生产,把财物布施给国中有需要的人,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和爱戴,这个是仁者以财发身。

  “不仁者以身发财。”没有仁爱心的人,只知道为一身一己的享受,而横征暴敛、聚敛财富,那么这样就是不仁者以身发财。

  所以生产创造财富、丰衣足食是老百姓喜好的。如果是像用、吃、坐吃山空、好逸恶劳,这个是老百姓厌恶的。

  第二个要点:我们来看这个蕅益大师的解说。

  【大道,亦即大学之道也。既有大道,何必聚敛哉!生之者众,为之者疾,只是民之所好好之。】

  “民之所好好之。”老百姓好什么呢?老百姓当然就是好财富丰盛、丰衣足食。而执政者能够推动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,使老百姓安居乐业、丰衣足食,这个就是民之所好好之。

  【食之者寡,用之者舒,只是民之所恶恶之。】

  坐吃山空、榨取民利,这个是老百姓所厌恶的,所以民之所恶恶之。要珍惜民力,要休养生息。

  再来看更深入的观心释,蕅益大师的解说、解释。

  【观心者释:随喜凡圣一毫之善,则生之者众。不向三有,则食之者寡。勤策三业,修行五悔,则为之者疾。不向二乘,则用之者舒。又不向二乘三有,皆是食之者寡。观察三轮体空,则是用之者舒。观心者释:聚财是染污心。修有漏善,长在生死,名为以身发财。不达生财之道,是狂慧枯禅,不能称性修习菩提资粮,不名以财发身。今言生财有大道。即是称性所起缘因庄严,不向外求,又言以财发身,可见六度万行,阙一不可,不得空谈理性也。】

  就是随喜凡圣之善就是成佛的资粮,能够以随喜心来随喜一切凡圣的善法,这个就是指成佛资粮。生之者众。不求人天福报是不耗福,是耗者少。勤策身语意来修行五悔法,是精进修积成佛资粮。不求二乘果位是用之者舒。所以能够迅速成佛,也是因为这个资粮,资粮就是财,也是因为资粮做到了“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,为之者疾,用之者舒。”所以成佛的资粮就丰足了,就迅速地累积圆满,可以迅速成佛。

  再看:

  【未有上好仁,而下不好义者也。未有好义,其事不终者也。未有府库财,非其财者也。孟献子曰:畜马乘,不察于鸡豚。伐冰之家,不畜牛羊。百乘之家,不畜聚敛之臣,与其有聚敛之臣,宁有盗臣。此谓国不以利为利,以义为利也。长国家而务财用者,必自小人矣。彼为善之,小人之使为国家,菑害并至。虽有善者,亦无如之何矣!此谓国不以利为利,以义为利也。】

  这个是最后一段,是总结平天下,君主除了要明明德之外的两个重要条件就是用人和理财。把这个合在一起做个总结。有三个要点:

  第一个要点:“未有上好仁,而下不好义者也。未有好义,其事不终者也。未有府库财,非其财者也。”

  就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国君倡导仁爱,而臣下不喜欢忠义的,也就是说君仁一定臣忠。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君主好义、喜好道义,而不能把利民事业进行到底的。君主好义、利民,老百姓必定拥护他,必定能够进行到底。

  “未有府库财,非其财者也。”就是国君不要起私财之心,要藏富于民。民富则国强,国强则天下财都能为其所用,为什么要自己个人来聚敛财富呢?为什么要这么没有安全感呢?整个天下财富都能够为你所用。

  第二个要点,就是引用了孟献子的话:

  “孟献子曰:畜马乘,不察于鸡豚。伐冰之家,不畜牛羊。百乘之家,不畜聚敛之臣,与其有聚敛之臣,宁有盗臣。此谓国不以利为利,以义为利也。”

  孟献子说:拥有一辆车的士大夫,不应该再去料理饲养鸡、猪之类的小事了;能够修冰窖、能够用冰块来保存食物的富有的卿大夫之家,就不要再去养牛羊来与民争利了。

  因为上古这个没有冰箱,怎么办呢?富有的家就挖一个地窖,冬天搞很多冰块藏在那个窖里面,到夏天的时候把冰块拿出来冰冻食物、降温,就是天然空调了。这个是2600年前的空调、天然空调,那么这种人家一定是很富有、很有力量的。这个是伐冰之家,不畜牛羊,就不要跟老百姓争利,不要养牛羊。

  拥有百乘之家就是诸侯,能有一百辆战车的诸侯,就不应该有聚敛财富的家臣,为什么?你就不要跟老百姓争利了,你就不要受那些帮你敛财的家臣所诱惑,搞得民怨沸腾。宁可有偷盗的家臣,也不要去有这种聚敛财富、搜刮民财的家臣。为什么?因为一个国家不应该只以经济利益为重,而应该以仁义为重,国家才能长治久安。

  第三个要点,就是最后一段:

 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,必自小人矣。彼为善之,小人之使为国家,菑害并至。虽有善者,亦无如之何矣!此谓国不以利为利,以义为利也。

  你掌管了国家的大权,却还是一心想聚敛财富,“必自小人矣。”这必然是小人在教唆你、在误导你。

  “彼为善之。”就是国君还以为这个小人是好人,帮他找钱。

  “小人之使为国家,菑害并至。”国君还重用小人去处理国家大事,结果天怨人怒、天灾人祸、灾害并至。天灾人祸一起降临,这个时候即使有贤德的人,也无力挽救,“无如之何”!

  所以最后曾子就作总结说:一个国家不应该以财货聚敛为利益,不应该与民争利,而应该以仁德为施政的纲领,应“以义为利也”。这个作为全篇的总结。

  我们来看看蕅益大师的这个解说。

  【此二节以用人理财合说,尤见二事只是一事。须是先慎乎德,方能用人,方能理财。大约贤臣决以爱民为务,聚敛决定便是小人。故仁者只须得一贤臣,则不必聚财而恒足。不仁者只是一味贪财,则小人便得进用而致菑也。】

  所以根本不管你用人也好、理财也好,君主他的高度很重要,他要能够明明德。

  【观心释者:由悟法身,方知性具缘了二因,由智慧力,方能炽然修习菩提资粮,而不成有漏有为。】

  就是你能够“悟法身”就是明明德,这个是正因佛性,明德是正因佛性。缘了二因,就是你去为国家服务,为国家选人才,为国家理财,在这个中间以这个为修行,来照亮自己的心,这个也是缘因佛性。你一直这样去修,修到有一天豁然开悟,这个就是了因佛性。

  那么到此地我们基本上,就把这个讲圆满了。

  那么这部《大学直指》,虽然只有1000多个字,但是很重要。我们这个《禅解大学》事实上只有深浅的差异,禅是更透彻、更深,而这个大学之道也是心法,不过浅一点。但是它的用处是什么?跟我们很贴近,我们很容易起修。

  我们稍微回顾一下,就是一开始就提出来:“大学之道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这个蕅益大师就说根本点就是一个,就是明明德。明德是性德,明明德就是修德。怎么修呢?就是要有见行果:见就是知止,修就是有定、能静、能安、能虑,那么最后的这个果位就是得,就是得而无得,无得而得,获二殊胜、十方圆明。再就是讲到了八目: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整篇文章的整个脉络就是这样的。

  而特别重点就强调了几块,一个是格物很重要。格物在哪里去格?是不是像王阳明原来小时候他不懂,他看到格物他跑去几天几夜看竹子,就格竹子,然后格出病来了。这个肺脏受影响,他只活了五十几岁,就是那个时候搞坏了。不是到外面去格物,而是什么?在当下的身心来破掉人我执、法我执,这个是重点强调的。

  还有一个就是诚。特别地强调了怎样来诚其意,层层递进。我们也是重点说了,因为这个是实际下手的功夫。

  那后面当然就很容易,后面其实都是说明前面的内容。当然在实用层面我们今天也重点说了什么?就是说了这个国家强盛的四句无上法宝:“有德此有人,有人此有土,有土此有财,有财此有用。”不管大到国家,大到世界,小到团体,小到公司,要强盛都要依靠这个四个根本方法。

  总而言之就归结到我们一定要做君子儒,不要做小人儒;要做菩萨,不要做自了汉;做君子儒、做菩萨都是要能够敢于担当,都是要能够发菩提心,像顾炎武所说的: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。

  那么顾炎武曾经写过一首诗,大家可以用这首诗来勉励自己。这首诗是描述“精卫填海”的故事。

  精卫鸟想把海填掉,它虽然很弱小,但是它的志向很大。它衔着土、衔着树枝去填海。这个比喻什么?比喻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,有这种担当。努力去要能够影响和提升一个时代,有这样的匹夫有责的心。

  顾炎武这个诗也写得有点味道。

  万事有不平,尔何空自苦?长将一寸身,衔木到终古。我愿平东海,身沉心不改。大海无平期,我心无绝时。呜呼!君不见,西山衔木众鸟多,鹊来燕去自成窠。

  “万事有不平,尔何空自苦?长将一寸身,衔木到终古。”这四句话就是问,就假设有一个人问这个精卫鸟、这个小鸟,这个古今中外很多事情都是不公平的,你为什么要空自苦呢?你为什么要填海呢?“长将一寸身,衔木到终古。”

  “我愿平东海,身沉心不改。大海无平期,我心无绝时。”这四句就是模拟这个精卫鸟的回答,这个就像普贤行愿一样,大海无平期,我心无绝时。

  “呜呼!君不见,西山衔木众鸟多,鹊来燕去自成窠。”这是感叹,就是指你这个精卫鸟为什么要那么傻呢?你没有看到还有其他很多各种各样的麻雀、燕子,它们也跟你一样都到西山去衔那些木条,但是它们不是去填海,它们只是为了自利,为了去筑自己的小安乐窝,不管天下的安危。这个当然都是比喻人间。

  所以要能够真正的有担当,愿我们真正的在世间行菩萨道,真正的用好大学之道,实践好大学之道。也愿国家兴盛、世界和平。

  好了,大家吉祥,阿弥陀佛!

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,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,你将获得[1贡献] 的奖励,一个IP计算一次.

打开手机扫描阅读

收藏 书评 打赏

上一章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