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-AA+ 书签 朗读

             

6.学修《大学》能够促进人类的生命集体觉醒

《大学直指学记》 by 大愿法师

2016-7-3 21:05

 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第三次工业革命,更需要开发每一个人他本具的创造力和创新活力。对工业革命的划分是依据生产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,不是随便去贴一个标签,去弄一个名词。

 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发生在18世纪晚期,制造业的“机械化”催生了工厂,就彻底地荡涤了以前的那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组织方式。

  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发生在20世纪早期。制造业的“自动化”流水线,流水生产线就使“大规模生产”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方式。

  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我们现在才刚刚开始,制造业的“数字化”,就是“大规模定制”成为未来的主流生产方式。我们看那个3D打印机,就什么东西都可以迅速地定制出来。所以我们其实对三次工业革命可以用三个词汇来概括它也就是:机械化,机械化就取代了以前那种手工作坊,家庭作坊。第一个就是机械化;第二个就是自动化;第三个就是数字化,就可以概括三次工业革命了。

  我们在现在这么一个潮流之中,这么一个趋势之中,要能够调集全球的资源,来为每一个客户、每一个顾客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,那么就更需要我们开发内在的创造力。医学方面,西方的医学现在也已经发展到全基因测序,根据每个人基因的不同来为他量身定制医疗方法,来为他量身定制健康管理的方法。这样就跟我们《内经》所说的“上工治未病”,刚好就相通,预防为主。你的基因有缺损,有损伤,没有生病之前就能够量身定制,根据全基因测序来量身定制医疗方案。这样就跟原来那种不同,原来的西医是只要你是这种病,不管你什么人,不管你什么体质都吃这种药,事实上是有很多的毒副作用的。那么事实上科学的昌明,无论是对于医疗,还是对于我们的物质需求,都已经非常丰富,而且都可以提供定制服务了,那么当然定制服务更需要开发我们内在的创造力。

 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去模仿和追赶别人,而不是激活自己内在的创新活力,那么,难以获得真正的成功。创新活力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,所以我们要获得真正的成功,一定要能够开启内在的力量,内心的强大,不要去一味地向外去追逐成功。事实上真正的成功是人的内在品质提升了,它自然向外流溢所产生的结果。就像太阳正是因为它内部的核聚变,才释放出强大的能量,以无穷的光和热来照亮万物,同样的,正如《大学》所说的,一个人要先做到内圣,才能外王;先是内修,才能外用;先做到明明德、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,而后才能够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

  其实真正读懂了《大学》,内心就会爆发神奇的智慧,从此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困扰你。真正的读懂了《大学》,内心就会有强大的力量,从此没有任何人能够伤害你;真正的读懂了《大学》,你就走在内圣外王的成功道路上。所以《大学》是很殊胜的。成功固然需要外部的物质条件,但是它必定是来源于内在的精神品质。而且只有当一个人,他的人格和精神品质完善了,那么,他所投射出来的成功才会是长久的、健全的,并且真正值得拥有的。而那种缺乏人格力量支持的成功,大多数都是病态的、虚假的,并且难以持久的。为什么很多人他的事业像过山车一样,一下子很成功,一下子就跌到深谷。很多时候是因为德不配位,内在的德行没有启发出来,只是因为宿世的福报让他事业一下子到达一个高峰,但是他很难守得住、很难长久。

  可见,大学之道是一切人的道路,不单单是儒家读书人才能走的道路,不单单是儒家的读书人才能实践的道路。所以《大学》的身心性命之学,所体现的宽广的人文关怀、人文精神,应该说是可以成为所有地球人的参照。不管他是属于哪一种传统,属于哪一种文化,都可以用好,都可以从他那种文化出发来把《大学》的智慧,明明德的智慧呢,生命的大智慧能够融贯进去。

  那么并且这个前面我们都是从个体的角度来说《大学》的殊胜,那么从国家层面,从集体、群体的层面来说《大学》,事实上它也是非常有作用。我们已经是全球的经济大国,也是政治大国、军事大国。我们更需要成为,更有文化软实力的、更有文化影响力的文化大国和文化强国,那么就更需要大家来实践、来运用大学之道。

  当然,我们不是说要让全世界的人都变成佛教的信仰者,或者说成为儒家的信仰者,不是这样的。只是说我们可以从文化出发让全球的人,都能够有更好的生活,都能够把禅的智慧和儒家文化融合起来,用智慧来指导我们的生活,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来影响人心和社会。

  总之《大学》是儒学的精华,而蕅益大师所作的《大学直指》,更是融汇了儒学和禅的心要,所以我们在这个大学堂的中间要专门来选讲这部《大学直指》。事实上我们开的这个《大学直指》和《中庸直指》就是儒家的哲学,跟我们这个禅的直指人心、见性成佛也是相通的,所以就能够互相发明、互相印证。

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,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,你将获得[1贡献] 的奖励,一个IP计算一次.

打开手机扫描阅读

收藏 书评 打赏

上一章
返回顶部